国家林草局:将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建高水平国家公园研究机构

时间 • 2025-11-04 12:20:19
公园
国家
保护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

10月2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情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

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大尺度保护的典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面积2.2万平方公里,横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是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保护了全国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居住着我国境内规模最大、唯一具有繁殖家族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面积4269平方公里,保存了我国最完整、最多样的岛屿型热带雨林,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的唯一分布地。

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实现了福建和江西区域武夷山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武夷山风光肖文凤摄图据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官网

李春良指出,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理念;实现了重要生态区域的整体保护,涵盖了所在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了最具影响力的旗舰物种;都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李春良表示,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其中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要体现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和国民认同,支撑和引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公园由国家主导,属国家事权,对跨行政区域、大尺度的自然空间进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需要国家统筹谋划。

李春良指出,设立国家公园,将整合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和周边生态价值高的区域,破解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的分割,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整体提升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设立国家公园,大尺度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具有国家代表性乃至全球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集中分布区,以及原生态强的自然区域,从而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

李春良表示,下一步,将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园区内生态系统保护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

据介绍,国家公园的立法进程将会加快,强化执法监管。此外,将建立高水平的国家公园研究机构,建设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全力提升监测监管水平。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红星新闻记者王田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