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暴涨!这种鱼凭啥涨到1000元 斤,还不少人在买?|来听新闻

时间 • 2025-07-26 01:27:03
农村
农民
发展
农业

语音播报2023.01.20语音播报2023.01.20

14:38未知来源

播放

语音播报2023.01.20音频:00:0014:37后退15秒倍速快进15秒

从元旦后的150元至200元/斤,涨至一周前的500元至600元/斤,目前已达到800至1000元/斤的“天花板价”。这是最近半个月里,条重一斤左右的一种大鱼所经历的“疯狂”行情——越是临近春节,价格越火辣。这种鱼就是大白鲳,肉质肥厚,营养丰富,又与“昌”同音,有着“昌盛”的美好寓意,每年大白鲳总是春节年货市场的“硬通货”。

浙江宁波,路林海鲜市场一位经营十多年的勒师傅感慨,今年鲳鱼的涨幅可以说是疯狂,只能看看了。最近鲳鱼价格“上天”了,相比大黄鱼、红膏蟹、雷达网带鱼,大鲳鱼的价格涨幅更高出一截,约比平时翻了两三番,跟去年同期相比超60%。

图片来源:宁波晚报

“除因年节需求大增外,今年出海捕捞量减少也是涨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条重一斤左右的东海野生大鲳鱼本来捕捞量就不高,今年的捕捞量特别少,经常出现“供不应求”“断货”的情况。“一旦断货,价格就会明显上涨,有时一天涨好几次。”据商贩反映,1月16日凌晨的条重1斤以上的全鳞大鲳鱼已涨至1000元/斤,刷新了纪录。

高价鲳鱼,是谁在消费?这是很多人所关注的话题之一。“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市民张先生认为,春节前的高档年货市场一直有这样的“怪圈”:购买者与消费者几乎是不同的人群。“基本都是送人的。”路林一家海鲜商行的毛老板告诉记者,如今来采买年货的市民和企业络绎不绝,每天光打包年货礼盒就有好几百箱。礼盒里有大路货,也有搭配“明星”海鲜、稀缺货的,价格从千元至万元不等。高档年货大多是为了满足年关的“特殊”需要,如答谢VIP客商,“懂行的客人一收到货就能掂量出礼轻礼重”。

图片来源:宁波晚报

对于一些外地消费者来说,动辄数百甚至上千的东海鱼蟹让他们觉得“一是吃不起,二是觉得不值。”“吃了这鱼,难道能上天?”老家在安徽的市民楼女士表示,她都是选购一些性价比高的海鲜干货、鳗桶带回老家,高价海鲜再涨价也跟她不搭界。除了客观的市场供应原因外,还有哪些力量在不断推高鱼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部分批发商户的微信朋友圈里,“暴涨”“疯狂”等字眼、信息不少,向外界不断传递在“紧俏”等市场讯息。“海鲜市场随行就市,不排除部分商贩通过制造恐慌气氛来人为炒作。”宁波一家大型连锁企业负责人分析说,临近年关,很多海鲜会出现普涨行情。为了不断炒高某些商品的价格,使之成为市场热点,一些商贩会通过微信圈“放风”、社区团购发布信息等手段来做好“氛围组”,以谋取更大的商业利益。消费者还需保持清醒,理性消费,不用盲目跟风,可选择其他性价比高的替代品。另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物价上涨和市场反弹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鲜的价格上行,“去年12月中下旬,宁波的海鲜销量与价格一度非常低迷,没想到过年前这一波反弹行情来势格外猛。”

网友评论: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来源:钱江晚报、红星新闻等

时政要闻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9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实践与成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白皮书指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守护好绿色地球家园,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详情】

三农

快评

保供增收,扎实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起步

保供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如何稳定安全供给?农民怎么增收?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今年的保供增收方面做出了安排。

在保供上,首先就是要确保粮食安全。今年,要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此,要抓紧分解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压实种植面积责任,保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在17.71亿亩以上。我国耕地有限,今年要以大豆、玉米为重点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通过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量。

在食用油料供应上,加力推进技术装备研发,争取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油菜、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等短板技术能够尽快取得突破。大豆油料今年要扩种1000万亩,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点。

在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增量提质上,尽量依靠设施农业,少占耕地。今年,要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依靠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今年,还要统筹安排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农业生产旱涝保收,稳供更可期。

在农民增收上,要多措并举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发展产业是带动农民增收最根本、最有效的举措。各地要紧紧围绕“土特产”三个字,立足本地区资源特色和发展潜力,形成一批跨县成链的优势产业集群、独具特色的产业园、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企业发展的收益。要拓展农民就近就地就业的空间,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来带动农民增收,江浙皖陕等地都有不少好的探索。会议要求各地要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模式,探索村村抱团发展,村企、村社等共赢发展,提高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村里有了钱,或分红或办企,都能提高村民的收入。

现在,农村房屋长期闲置的很多,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从开发利用这些闲置资源做文章。会议提出,鼓励通过租赁方式放活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让闲置资源变为资产,让农民获得更多资产性收入。

会议强调,要加快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既可以保护改善环境,又能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集成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洁净优美的乡村环境是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赋能将会使农村其他资源价值飙升。

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社会稳定发展就有了基础,在世界大局上我们就不会受制于人。农民增收了,保供才更可持续、更稳定,国内大循环才能更顺畅,经济恢复才会更有力。这两样做好了,就是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开了个好头。

三农新资讯

农业农村部:对农村重点人群包保联系覆盖率达到99.73%

1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介绍,目前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建立了包人、包户的联系制度。各地在具体工作中统筹安排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党员、村医等人员力量包保联系重点人员,确保到户到人。据统计,全国共组织动员1901万人包保联系重点人员,包保联系覆盖率达到99.73%,21省份实现了全覆盖,百分之百包保联系,其他省份的包保联系也基本接近全覆盖。【详情】

九部门部署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部署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通知明确,要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县域就业岗位,积极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乡村延伸,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政策。要大规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县域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持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规模,及时有效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详情】

农业农村部:千方百计保障种豆农民的合理收益

1月19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促进大豆产销衔接企业座谈会。各方分析认为,预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地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下游消费趋旺,春节后大豆市场有望回暖。会议强调,针对当前形势,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大豆生产、收储、加工转化等环节扶持政策,促进大豆市场运行在合理区间,千方百计保障种豆农民的合理收益,稳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详情】

民生资讯

全国总工会拨付3.9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开展职工困难帮扶项目

日前,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2022年度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项目批复和资金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于春节前紧急下拨3.96亿元中央财政职工困难帮扶资金,用于各地工会开展职工困难帮扶项目,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解决职工切实困难。

公安部:这些行为,春节期间严查!

记者日前获悉,为守护群众平安过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在全国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严防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行动期间,公安交管部门将结合春节期间人员流动、节日习俗、民俗活动等特点,紧盯关键时间节点,统筹安排日间和夜间警力,动态调整城乡勤务部署,加大农村地区管控力度,严管严查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

2023高考全国统考时间定了!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2023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聚焦

三农

五年欠薪,何时拿到?

岁末年初,农民工欠薪问题又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几天,中国三农发布记者再次收到农民工的求助信息。求助的是来自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几十位农民工。他们说,五年前,他们在贵州遵义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可活干完好几年了,工资却没有到手。干了活,为什么拿不到钱?讨薪过程中,这些农民工又遭遇了什么?五年的欠薪何时能拿到?来看记者的调查。

13:58

社会百态

老人捡2万元,徒步2公里山路找失主:

“别人的钱我不能要”

1月17日,浙江丽水,蓝育芝老人在置办年货回家途中,捡到一个装有2万余元现金的袋子。由于没有失主身份信息,蓝育芝顾不上吃午饭,徒步走了2公里山路,到镇里寻求帮助。民警根据袋子里的信息,最终联系到了失主。老人说,“这个钱捡来我是不要的,别人的钱我不要,一分都不要。”(云和县广播电视台)

美如画!雪中的鸣沙山月牙泉

近日,甘肃敦煌迎来降雪,著名景点鸣沙山银装素裹。鸣沙山下,月牙泉在皑皑白雪中显得更加静谧婉约,呈现出一片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网友:被银装素裹的鸣沙山惊艳了!(敦煌市融媒体中心)

氛围感拉满!西安花灯一亮,仿佛穿越回长安

近日,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芙蓉园、城墙等地已经张灯结彩,各式花灯超强新春氛围组已经上线。各式古风建筑搭配绚丽灯火,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长安。(北京日报)

网友互动

Response

每年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开场,可爱的生肖形象与红灯笼、剪纸、年画、“福”字等“中国年”元素巧妙地融合成一幅幅阖家欢乐的影像,期盼的心情与欢快的场景成为除夕的共同回忆。1983年至2022年的春晚片头,哪个画面令你印象最深?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与我们互动,或者在评论区说出你想对我们说的话,并将农视网微信公众号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留言点赞数超过50的朋友,将会获得中国三农发布特别定制的一组精美礼品(鼠标垫一个、文件夹一个和文件袋一个)。后期我们将为大家送出更多的礼品,快留言和我们互动吧~

今日提示

返乡进行时!春节假期如何保护一老一小?

今天大年廿九,奔波在外的人们陆续踏上回家路。聚餐、聚会,长途旅行,要注意什么?老人“未阳”,子女回乡探望该怎么做?过年回家,老少团聚,重点人群的健康防护不容忽视!

天气

1月20日08时至21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南部、吉林东部、新疆北部和南部、西藏北部、青海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西部、四川盆地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10~15毫米);湖北南部、湖南中北部、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东部、海南岛中东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