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如何顶起半边天?来听听女医生、女校长、女科研工作者们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有九千多万党员,其中女党员有两千五百多万,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与努力,乘风破浪,一往无前。6月15日,中宣部举行“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故事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妇女党员代表与记者们见面交流。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沈玉君,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路生梅,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探伤工关改玉,5位妇女党员代表亮相见面会,讲述各行业女性顶起半边天的奥秘。
女科研工作者沈玉君:
让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美丽乡村这样打造
沈玉君是一名致力于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比尔·盖茨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带领团队攻克了“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污染物减控技术”难题,创新研发了系列畜禽粪便等多原料废弃物一体化发酵设备,研发了多种污染物协同脱控技术。她的研究成果正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沈玉君
沈玉君1984年出生,她说,她还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田间村头到处堆放着秸秆、垃圾、粪便。这成为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农业农村景象的动力之源。
随着研究的深入,沈玉君发现,在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短板,许多基本原理没有突破,一些实用技术还很难推广,这成为她一直关注并坚持的动力。
沈玉君介绍,她所在的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由女性担任所长。“从事农村能源环保相关科研工作,常年和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打交道,可以说很多人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但是一代又一代女所长带领大家攻坚克难,始终坚持科研工作。”
基层社区工作者刘娟:
用自己的经历赢得认可,让居民群众对社区有家一般的依恋
刘娟是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1998年她来到灵西社区工作,当时的灵西社区是个“七多”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重点人群多、拾荒者更多。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
经过党员群众多年的努力,灵西社区目前成为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和谐社区。刘娟介绍说,为了让老百姓更好、更便利地生活,灵西社区建了很多的“家”,有养老的,有托幼的,也有便民的。养老的有“易托家”“易和家”“易乐家”;托幼的有“育幼家”“育婴家”“育佳家”;便民的有“易康家”(诊所),“易泉家”(浴池),“易香家”(社区大食堂),真正让老百姓实现了“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对于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来讲,刘娟觉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服务好社区居民?要从小事做起,要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做到群众的小事儿不能放过,群众的急事儿不能放缓,群众的难事儿不能放弃。
刘娟说,她35岁刚到社区工作时,她的孩子刚刚上学,双方老人都不在当地,家人、朋友、同学极力反对,但她依然选择了社区。白天拼命地在社区工作,晚上回去后,照顾好老人、孩子,同时把家务打理好,让家人满意。她用自己的经历赢得了朋友和家人的信任与认可。“我觉得,我们女性在工作的同时,还要获得更好的成绩,以优异的成绩,让身边的人以我们为荣、以我们为骄傲,同时展示我们新时代女性自信、自立、自强的风采。”
77岁的儿科医生路生梅:
在小县城创办首个独立儿科,如今依然在医院义诊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路生梅今年已经77岁,她24岁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佳县。在那里,她创办了第一个独立儿科,成功创建了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普及了新法接生。如今她仍然每周一、三、五坚持在医院义务门诊。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路生梅
在见面会上,路生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中午,当她推开医办室的门,准备下班回家的时候,她和一个抱着孩子的老汉撞了个满怀,这个老汉的孙子吃了满满一瓶子的盐酸异丙嗪糖衣片,医护人员们立刻开始了抢救,洗胃、导泄、输液……“等所有的抢救工作做完以后,孩子转危为安了,我才记起,我还没有给女儿做饭。那个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大雨,我立刻冒雨跑回家,看到七岁的女儿,蜷缩在放煤的石床底下,当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抱起了孩子,孩子却说,妈,你别哭,我没有淋上雨,只是打雷的时候有点怕。”
路生梅说,医护人员中,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女同志,她们也有家,有孩子,有亲人,希望把更多的爱给他们。“可是,在需要抢救的病人和需要呵护的亲人之间,我们总是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去选择了前者,因为我们知道,生命无价。如果错过了黄金时间,失去的将是一条生命。正是因为这些医务人员、女医生、女护士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社会上许许多多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钢轨探伤工关改玉:
12年如一日行走在钢轨延伸线,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
关改玉是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的探伤工,12年来,她每天行走在钢轨的延伸线上,在每一个焊接点蹲下、检测、起立,为钢轨探伤。这项工作虽然平凡甚至不起眼,但它却关乎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关乎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探伤工关改玉
关改玉说,从事工程建筑行业的,90%以上都是男性,女性比较少,像她这样在基层一线的,更是少之又少。她讲到,在一线工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夏天的时候特别热,太阳暴晒、蚊虫叮咬,冬天又特别冷,有时候走路都困难。“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不能退缩,我要坚持。因为我觉得,虽然我们工程单位的女性比较少,但是只要我们努力,也能顶起半边天。”
小学校长芦咏莉:
她把小学办成大学味道,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
2011年,芦咏莉怀揣把“小学”办出“大学味道”的教育梦想,离开工作了13年的高校,进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工作。她坚持立德树人,本着“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遵循小学生发展规律与终身发展需要,提出育人目标“三个一”:一副健壮的体魄、一颗聪慧的头脑、一个远大的梦想,立志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建设成为祖国各行各业未来精英的摇篮。她针对新时代的教育新常态,创新提出“体育,第一学科”“思维品质,第一培养目标”,构建“爱”“慧”交融的教师成长社区。她坚持家校社三位一体共育,深挖课程资源,努力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
谈起“妇女能顶半边天”,芦咏莉说,有的工作,男生能干,女生也能干。在教育这项工作中,其实有很多工作非常细碎复杂,还有很多要跟人打交道的部分。比如入学登记工作,所有的工作流程、标准要求都非常严格,而且材料很复杂,审核起来需要很认真,不能出错。并且在这个工作中,会遇到不理解的、大嗓门的、嚷嚷的、指责的,各种情况都有。而女性在面临这些情况时,更能感同身受,因此交流起来也会更加融洽。
芦咏莉举了一个自己学生的例子。“在学生父亲误解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女老师会从讲台上冲下去,张着两个胳膊,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抱着这个孩子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责怪我的学生,你了解学生吗?你即使是他的爸爸,你也不可以这样。你应该尊重孩子,你知道什么是尊重孩子吗?’”
“我记得那一幕,那个父亲把儿子拉过来,本来是要举手打孩子的,最后却说,这个虽然是你的老师,但是你记住,在学校她就是你的'妈妈',你一定要听她的话。”
芦咏莉表示,老师特别懂得为人母亲的那种需求和感受,她们挺身而出保护了孩子,真正理解了孩子。教育工作,很多时候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进行的,而是在方方面面开展下去的。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