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年内启动异地新生儿入户、异地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服务“跨省通办”试点
5月10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推出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利企措施有关情况。会上透露,今年年内将启动异地新生儿入户、异地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服务“跨省通办”等事项。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张晓鹏通报,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公安部党委统一要求,着力推进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推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治安管理便民利企15项措施》、同一地市内“一站式”户口迁移、旅馆业和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实行告知承诺,推行公章刻制“一网通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刻制,取消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取消办理户籍业务复印件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便民利企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按照计划安排,2021年底前,开具户籍类证明和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大中专院校录取学生户口迁移、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夫妻投靠户口迁移、父母投靠子女户口迁移等6个事项要在全国范围实现“跨省通办”。为此,6月底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拟组织部分地方先行开展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实施,确保年底前全面落地,目前试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年内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还将启动异地新生儿入户、异地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等2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的试点工作。
公安部科信委专职副主任刘明芳通报,2020年10月,公安部出台了《全国公安机关“一网通办”建设规划(2020年—2022年)》,制定了“三年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公安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向上全面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向下深度融合各警种、省地公安机关政务服务平台,覆盖部、省、市、县四级的一体化平台体系。提出了到2022年底,公安一体化平台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60%以上,非全程网办事项力争“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标。
2020年12月,公安部启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二期建设,着力打造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跨网交互、统一网上支付、统一办件寄递、统一消息服务平台、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等7大基础支撑能力,满足各级公安机关、各部门警种政务服务系统的共性功能需求,提升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集约化建设水平。自2021年3月起,公安部围绕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网上支付、办件寄递、跨网交互、自助终端融合、智能客服、事项标准化、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和政务服务业务机制建设等10个方面,组织北京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公安部5个业务局开展试点,旨在通过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做法,带动更多地方加快实现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据介绍,2021年1月,公安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国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两个垂管系统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各地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和政务平台可实时获取公安交管、互联网备案业务办理和审批信息,有效解决困扰政务服务人员在系统间重复登录、二次录入的痛点问题,发挥了数据共享支撑业务协同、简化办理流程的重要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实习生张佳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