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蓉外国人点赞成都疫情防控:速度值得赞赏,温度让人感动

时间 • 2025-11-05 02:35:20
疫情
城市
成都

过去几天里,疫情之下,在持续超35℃高温中,我们看到成都迅捷响应,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城市再度面临考验,成都大街小巷涌现出了诸多暖心画面:

一上午打300多个电话,敲开一户户居民家门通知做核酸检测,以及将蔬菜送到居民家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深夜3点,脱下一身厚重防护服,露出被汗水泡得发白发胀的双手以及刻满压痕的面庞,席地而睡的年轻姑娘;为了让身处疫情封控区的居民取快递不用出小区绕远路,想出了在封闭的铁门上“敲锣”的办法,一听到敲锣声就会把快递送到小区门口的快递站老板……

这既是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是这座城市的速度。

在成都,还有诸多来此投资兴业、定居生活的外国朋友他们和成都本地市民一样,也正处于“事件”之中。他们如何看待成都此次疫情防控?

红星新闻记者对话多位在蓉外国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从事不同行业,在评价成都防疫工作这件事上,却众口如一。

祖坦叔叔披萨意面餐厅老板/主厨祖坦·纳基:

疫情之下,乐观的成都人民值得称赞

人物标签

原名:ZoltanNagy

国籍:匈牙利

年龄:43岁

在蓉时间:9年

▲祖坦·纳基

我有朋友恰好住在封控区,我从他们的朋友圈中了解到,疫情发生后,成都很快做出行动,对重点区域进行了管控。

无论是通宵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还是及时对外发布信息,这些举措,都让成都全市人民更有安全感。从中也能看出,成都对疫情防控的反应和提高防疫标准的速度很快,是一座值得称赞的城市。当然,我也希望其他国家、地区的政府能像成都这样迅速采取彻底的措施和对策,去对抗疫情。

成都人的乐观也值得称赞。这段时间,我常从新闻中看到一些事情,重点管控区域的人们虽然行动受限,但成都市民表现出来的团结让人敬佩。比如,在如此炎热的天气下,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满身是汗的志愿者,排长队的做核酸检测的市民等,每个成都市民都非常理解政府的举措,并自发响应政府措施。

我了解到,成都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了,我认为这种乐观的精神,也是这座超大城市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原因之一。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教师SimonDrouin:

在成都,我从未感到任何危险和压力

人物标签

国籍:加拿大

年龄:42岁

在蓉时间:3年

▲SimonDrouin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很清楚成都这座城市已经为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论是充足完备的疫苗接种点和接种程序,还是快速有效的检测措施。而负责执行这些措施和规定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专业和礼貌,非常感谢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和坚持,是他们保护了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我在疫情中保证健康工作,并且还逐渐与学生们磨合出了线上教学的友好方式,这对于我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这些,让生活在成都的我,从未感到任何危险和压力。

成都矽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杰先:

我们相信成都政府和人民的力量

人物标签

原名:JesseParker

国籍:美国

年龄:67岁

在蓉时间:近30年

▲白杰先

我一直在关注此轮疫情,这次的传播速度很快,但成都对此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们公司就在天府五街天府软件园,尽管距离封控区不远,但园区的防控措施包括消毒、严格管控外来人员等,都做得很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我们还有几个员工,就住在天府二街到天府四街附近,有些人的住宅也处在封控区中。尽管有所限制,但我们没有觉得有任何不便,办公可以线上办公,沟通非常顺畅,他们的生活物资也有政府组织专人和大批志愿者做保障,供应充足。

在成都高新区,从27日晚发现病例,到对重点区域进行管控,中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政府这样的举措,才及时控制住了疫情,让疫情没有带来太大影响。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我也有很多来自国外的朋友生活在成都,他们在不同领域,在成都投资兴业、居住生活,大家最近都加强了个人防护,和我一样,也没有觉得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生活在成都,我们也相信这座城市政府和人民的力量。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钢琴教师PatrickLechner:

成都不仅休闲,而且“高速”

人物标签

国籍:奥地利

年龄:42岁

在蓉时间:4年半

▲PatrickLechner

四川美食,是吸引我来蓉发展的原因。在我的认知中,成都是一座休闲的城市,但疫情改变了我的看法。应该说,成都是一座“高速”的城市,高速的管理、高速的措施,正是因为这些“高速”,我们所有人才能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安居乐业。

除了教学工作,作为一个在成都生活的外国人,成都也在疫情期间给予了全面支持。比如,我曾因家中有事在疫情期间离开中国两次。有一次在解除集中隔离后回到成都,我受到了居住地社区的良好照顾,他们把我从机场送回公寓,每日进行专业且高效的核酸检测,让我的居家隔离顺利结束。

老外Here外籍中心助理丁一睿:

成都市民表现出来的团结感让人敬佩

人物标签

原名:OliverJones

国籍:英国

年龄:29岁

“蓉漂”时长:近4年

▲OliverJones

对于这次疫情,我并没有像去年年初疫情刚暴发时那么恐惧或紧张。因为我并没有被“锁”在家中足不出户,在非重点管控区域,我的生活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我所看到的成都,是一座秩序井然的城市,彷佛疫情从未惊扰。这都归功于成都快速精准的防疫措施。

比如,在凌晨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超35℃高温的天气还要坚持佩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需要扫描场所码、测量体温等,这些举措能保证成都成为一个更健康安全的城市。

我的父母远在异国他乡,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这边的情况后,也曾有过担心,但当我把这边的情况告诉他们后,他们非常放心。他们和我一样,相信成都这座城市的力量。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2018级产品设计专业本科学生马书晴:

留在成都更加安全

人物标签

原名:MadtawanSaewang

国籍:泰国

年龄:22岁

在蓉时间:3年半

▲MadtawanSaewang马书晴

去年年初疫情来临时,我选择留在成都,因为我觉得这里更安全。那时候我一直在学校,刚开始很害怕,但是老师和周边社区工作人员都来看我,给我送物资,告诉我“不要担心,不管有什么事都有他们在,不要害怕。”那是最让我感动的事情。

因为这座城市对于疫情有了充分的经验和准备,所以此次疫情,生活比之前要方便很多。比如,校园里我们能在小商店里买到商品,如果有紧急事件处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走出校门。

我们会一起加油,中国加油,成都加油!

IN3咖啡工厂主理人秋浩真:

成都速度值得赞赏

人物标签

国籍:韩国

年龄:39岁

在蓉时间:3年

▲秋浩真

第一时间对外公布信息,第一时间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对重点区域进行集中管控,这次疫情防控,成都速度值得赞赏。正是有了这些“第一时间”,让生活在成都的我,感到非常安心。也因为城市有了充足的准备和经验,生活上我也没有感到不便。

这背后,离不开成都人的辛苦付出。比如医护人员连夜加班进行核酸检测。从他们的工作状态中我也能看到,成都人对于疫情防控的决心和责任。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学生莫晓岚:

成都是非常安全的地方

人物标签

原名:NOUNBAIKHAMMOUKPALAKHAM

国籍:老挝

年龄:20岁

在蓉时间:2年半

▲NOUNBAIKHAMMOUKPALAKHAM莫晓岚

成都是非常安全的地方,因为成都疫情防控做得非常棒。

比如,疫情期间,大家出门都非常配合地佩戴口罩,不管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进入公共场所,都会要求扫描健康码、测量体温,学校也早已带我们去接种了疫苗。这些,让我们感到无比安心。

疫情期间我也听过很多感人的事。我相信众志成城的力量,成都这次疫情将很快过去,大家一起加油!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实习记者黄盼盼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