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洛神赋图》亮相香港故宫,错过想再看至少要等三年

时间 • 2025-11-04 06:47:27
展出
故宫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上月开馆后,每日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目前8月份的13万张门票已经全数售空。8月3日,香港故宫又推出特别展览“国之瑰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第二期,展出的书画珍品包括家喻户晓的千古名作《洛神赋图》,以及传为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五五八—六三八年)的《行书摹兰亭序帖》。

故宫《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原作传为东晋绘画名家顾恺之(三四六—四○七年)所作,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佚失,现存均为宋代摹本,其中较重要的摹本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

此次香港故宫展出的《洛神赋图》(北宋摹本)采用绢本设色,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画面分段描绘了《洛神赋》的内容。如前段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曹植步履趋前,洛水女神飘飘而来,时隐时现;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

故宫《洛神赋图》(局部)

香港故宫相关人士表示,包含《洛神赋图》等15件藏品的的第二期展览,均为中国书画史上的名家名作或经典摹本,属国家一级文物,部分有逾千年的历史,为故宫186万余件文物中等级最高、最珍贵的文物。

这些国宝只在香港故宫展出一个月至九月四日,之后便须送回故宫博物院及休眠至少三年,期间不能展出。展出时间为一个月,之后会被送回故宫博物院休眠至少三年,期间不再展出。

故宫《洛神赋图》(局部)

为何古书画文物展出后需要如此长的休眠期?据了解,纸与绢是古人绘画的两种基本材质,而在此次展出的“国宝级”文物中,绢本画作更是占了很大比重,它的成分主要是角丝蛋白,动物角丝蛋白的寿命大部分植物纤维要短,且储存对于光、温要求更高。虽然博物馆展览时光线不强,但只要有光照就会对书画造成伤害,这也是书画类文物展出后需要进入“休眠期”的原因。

单霁翔在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也曾就此专门解释说,故宫有自己的制度,对于珍贵古画,展一次,“睡”三年,“很多宋画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接近千年了。而每次展览,保护工作做的再好,每次展开也都是会有摩擦的。为了不被疲劳地使用,必须在每次展出之后让它们充分地休息,制度看起来很死板,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文/毛渝川编辑蒋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